副标题#e#
前段时间,天马微电子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LCD屏内多点指纹识别方案(TED Finger Print,简称TFP),将识别模组集成在液晶面板内,因此称为屏内指纹。TFP支持全屏任意区域指纹识别,用户不仅可以盲解锁、还可以自定义指纹控制以及APP加密解锁,增强安全性和私密性。
天马的LCD屏内指纹一发布,就令曾经高呼“LCD永不为奴”的用户激动不已。毕竟LCD党与OLED党已经厮杀多年,如今,看似比OLED的屏幕指纹更方便的屏内指纹能否为LCD扳回一城?LCD还能否回到当初的“黄金时代”?这事儿我们慢慢来唠唠。
01 缘起“屏幕指纹” LCD弱势数年
在LCD屏幕指纹方案并未发布时,“指纹解锁方式”甚至成为了辨别LCD屏幕和OLED屏幕的方法。尽管LCD党表示屏幕指纹解锁方案没有背部、侧边指纹方便,但不支持就是不支持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LCD党惨败。
如今天马带来的TFP支持在屏幕任意位置指纹识别,是否就能在“指纹识别”一战中翻身?那也未必。天马带来的TFP方案确实能够让指纹识别的过程比起几种OLED屏幕指纹解锁方案的定点解锁更加自由,一定程度上算是扳回了一城。
选择将指纹识别模块做到屏幕上,是全面屏时代的选择。时间往回拨,在那个手机还有“华丽”下巴的时代,手机的指纹与“home”键结合的方式,其实还是挺方便的,在按下电源键的同时就能解锁。方便达到了,但是“不够美”。
于是,当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之后,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,将指纹模块挪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成为了一大难题。
从人体工学角度考虑,背部指纹也是挺好的解决方案,但是架不住它丑。侧边指纹,在当时的转型期,由于技术原因要放在侧边就不得不牺牲机身厚度,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——“丑”。
背面指纹识别
于是,当屏幕指纹出现那一刻我仿佛就是唐伯虎看到了“春夏冬香”衬托下的“秋香”,没有多的语言来描述,只剩一个“真香”。
“秋香”可以说是才貌双全,不仅在颜值上吊打其它几种解决方案,而且操作符合用户习惯。对比这么明显,选谁这不是一目了然么?于是,在当时很难实现屏幕指纹的LCD被迫靠边站,这一站,就是好几年。
02 屏幕指纹能否助LCD重回辉煌? 难
目前已经商用的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有两大流派,光学方案与超声波方案。其中光学方案主要是依靠光线反射来探测指纹回路,需要结构足够轻薄化而且没有背光干扰,因此OLED屏幕先天适合做屏幕指纹识别。
光学指纹识别
而LCD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前进道路上,主要有穿透性差与背光干扰两大难点。此前TCL华星利用红外光来代替可见光在手指的反射作用进行成像,并通过红外发射器、指纹接收器,和各类光学镀膜来提高透过率及成像精度,但是结果并不理想——识率为<3%,而OLED的光学方案的指纹解锁的误识率大概为0.4%左右。
而天马的方案则是目前光学屏幕指纹识别的升级版,将识别模组集成在液晶面板内,并且吧感光元件(CMOS)图像感应方案转换为薄膜晶体管(TFT)阵列方案,利用TFT制程增加了一层a-Si(非晶硅)驱动的sensor(光电转换二极管)。
这样的设计,让识别模组的红外线无需穿过液晶显示,确实有助于改进对于提升识别率和识别速度,但是能否达到技术相对成熟的OLED的两种识别方式的程度还有待商榷。另外,这样的设计工艺要求很高,而且叠加掩膜层数会提高敏感度,最终提升TFT sensor的量子效率,但这同时也会导致良率下降和成本提高的问题。
#p#副标题#e#
综合来看,LCD被挤出高端行列其实是很多因素并行的结果。因为这些条件在,LCD想要凭借一个“屏内指纹”翻身还是有些难度。
04 最后说一句:
LCD因为自身的各种局限,想要重回高端看来已是无望,“LCD永不为奴”这句话看来也只能是历史。而且随着OLED屏成本的降低,已经不仅仅是高端旗舰机型使用,中低端产品中也有不少都采用了OLED屏幕。
#p#分页标题#e#
现在来看,LCD失去的可能不只是高端领域,而是真的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也许在未来,LCD将成为移动终端历史中的一个回忆。
苹果iPhone 11(4GB/64GB/全网通) A13处理器,GPU抗锯齿效果,夜间模式
领券满5000减900赠
进入购买